在學校里上學的學生,從招生、學籍、成績、考勤、選課到活動等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教師的上課音視頻、課件、實驗數據等也會有龐大的數據;校務系統運行、圖書館等都會產生很大的數據。尤為重要的是管理和教學數據,它們是基礎教育兩大核心功能的重要數據來源。只有用好這些數據,才能更好地幫助教學、管理,做好招生推廣、學生管理等工作,無疑也將大大提高中小學校的信息化水平。
教育大數據對于學校管理具有更重要的價值,有利于實現學校管理精細化和科學化,學校管理中各種決策和控制活動,如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質量的控制與評估、以及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等,都是以大量數據為基礎,針對教務管理、行政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各個領域,進行全校系統的規劃、梳理,及時收集整理,形成全校管理大數據。
學校教育發展的均衡是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目的和高級階段,最終要以人的發展為目標,促使學生全面、個性化發展。教育大數據技術將實現區域教育發展由群體到個體的轉變,促進教育發展由初級走向高級。教育的目標絕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是在尊重個性、承認差別的基礎上,實現多樣性、特色化的個性均衡。利用大數據技術持續跟蹤、采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數據,進行全面、系統的統計分析和數據挖掘,為每個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和成才機會,同時提供更加科學、全面的發展評價報告。
個體不僅僅指學生個體,也包括教師以及學校個體。對教師成長記錄進行分析,總結教師的教學優勢與不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同時有助于教師資源的科學分配。對學校歷史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地方特色、生源特征、資源優勢等,制定符合學校自身發展的特色方案。大數據能夠使區域教育更加聚焦學生、教師以及學校個體,實現個性化與科學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