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又到年度考核業務期,老師們會面臨一次痛苦而漫長的加班加點、環校奔波的經歷。
在您因為這些難題而焦頭爛額時,這所高校已輕松完成考核業務期工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做的。
建設背景
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于2015年4月6日成立,由原機電工程系、航空系和自動化系統建制合并而成,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發動專家尹澤勇出任院長。
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214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70人,助理教授35人,工程技術人員50人,黨政管理支撐隊伍20人。專任教師中海外教育背景(國外留學一年以上)77人。占54%;博士學位123人,占95%。
廈門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最早創辦航空教育的高校之一、學校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以考核促發展,引導教職工將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與學校發展、學科建設目標有機結合。
根據學院實際情況,航空航天學院利用數字化手段,采用“量化積分考核模式”,上線物思科技研發的教職工績效考核系統,客觀、全面、有效地對學院專任教師、工程類教師進行績效考核評價的管理,同時構建教師業績數據中心,全面展示教師在教育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專業發展等方面的數據。
航空航天學院績效考核方案
根據學院實際情況,制定績效考核管理方案,線上設置考核模式、審核流程,考核規范化、統一化。
學院績效考核措施成效
01
通過系統統一集中管理學院教職工相關數據,保障數據全面、準確。
原來考核業務期,院校教職工需要重復填報數據,填報收集工作量大,周期長影響整體考核業務進展;
現在考核業務前,秘書會將人事處、教學、科研等業務數據先導入系統中,無需教職工重復填寫,教職工再對部分數據進行查缺補充,完善業績數據管理中心數據,減輕教職工工作量。
02
用系統統一對考核細則進行解讀,保障數據標準、數據計算模型統一
往年院校頒布考核細則后還需要對老師進行考核表填寫培訓,由于每個老師對考核細則的解讀存在偏差,院校秘書除了處理數據的工作之外還需要擔任細則解讀與指導填寫培訓的工作。
現在院校將細則統一處理為系統的標準數據結構和計算方式,避免教職工與學院秘書將時間消耗在理解與解讀細則上。并且統一的數據計算模型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教職工之間考核排名的公平,減少數據異議的發生。
03
學院靈活設置績效考核方案指標,自動積分計算考核工作量,保證考核客觀、公平。
原來考核時,院校秘書線下審核數據麻煩,手動計算考核工作量大,同時存在數據質量低的風險;
現在院校通過系統設置分類管理,考核指標,線上完成對教學、科研等數據的審核工作,不僅減輕學院考核秘書工作量,同時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學院的績效考核工作量算法方式,自動積分計算出考核,快捷準確。
04
利用數字化手段監控,考核各個環節清晰、透明。
原來院校管理員、教職工無法及時查看考核進度,知曉考核結果,考核數據紙質存檔,存在丟失風險,查案歷史考核數據時查找麻煩。
現在管理員、教職工可以及時掌握考核進度、考核結果,管理員能及時處理未提交考核的等異常情況,縮短考核業務工作周期;考核業務期間所有數據以電子化存檔,隨時查看數據。
05
支持自動統計匯總考核結果,方便快捷。
原來院校手動匯總考核結果,工作量大且存在數據計算錯誤風險;
現在通過系統自動匯總統計考核數據,輸出考核結果,保證考核準確性的同時方便院校在線查看考核明細。
06
自動生成各類考核表,方便快捷。
原來院校年度考核表都是紙質文檔,浪費大量紙張成本。
現在通過各類數據匯總可自動生成年度考核表,支持導出和批量打印。
經過人事部門和教務處、科研處等業務部門的積極配合,學院在教師績效考核工作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目前學院已完成2021年度院校教職工績效考核工作,參加考核人數達到200+,同時對業務部門數據進行完善維護,每類工作量自動統計分值,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及準確性。
展望
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領導表示,目前學院績效管理朝著電子化的規范進行,流程信息化,自動化,提高了運行效率,實現了精細化的績效管理,從而增強了績效管理的執行力。
下一步將繼續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專業發展等方面不斷采集補缺數據,建立更完善的教師業績數據中心。
數據完善后緊接盤活數據,能為學院在年度考核、工作聘任、職稱晉升、津貼發放和資源分配等業務場景提供數據支持,同時通過對數據進行精度分析,面向領導展現豐富的統計分析圖形數據看板,為學院及學院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績效考核,教職工績效考核系統,航空航天學院,績效考核系統,物思科技,易碼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