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局如何通過智慧中臺零代碼和數據治理技術來解決所有業務和管轄學校數字化轉型問題?
智慧教育“零代碼”+“大數據”解決方案
一次安全等保搞定所有業務系統
分級管理配套任務系統降低維護難度
讓局端各項業務快速調整和響應
零代碼框架解決讓學校信息老師就可以進行系統開發
01
角色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育局信息化工作者
02
我負責的工作需求及問題
大家好,我是教育局信息化負責人,經歷了教育從“三通兩平臺”到“教育信息化2.0”,再到現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數字化轉型,剛開始躊躇壯志,自己計算機專業,并且對科技類的也感興趣,覺得應該沒什么問題,于是開始進行教育信息化研究,參加過無數展會、采購過不少的產品、定制開發過很多系統,花了不少錢,踩過不少雷,外部看起來有建設成效,但是我深知系統得利用率很低,重新進行了梳理和思考,慢慢才尋找到可有效落地的路徑,給大家分享下你們也可能遇到的雷區:
1.不要試圖在沒有框架落地的情況下大量建設各類系統的建設,會導致各廠家協調難度越來越大,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循序漸進才是最妥當的方式。
2.不要相信有免費的東西,羊毛出在羊身上,真正的去理解市場經濟,換位思考才能讓項目更好的配合起來。
3.不要陷入廠家各類過于先進技術的誤區,技術和業務結合形成閉環,才是有效落的正確打開方式。
4.不要過于追求數據多樣性,更應該在數據的有效性、實時性、可用性上多進行思考,再慢慢去豐富數據種類。
5.不要深入介入到教育局各處室業務和學校業務中,會花費你大量時間和精力,你更多關注的是平臺框架、數據標準、業務接入。
6.不要嘗試用大量標準化的系統去滿足所有處室和學校的需求,因為你不如處室懂業務,不如校長懂管理。
03
我是如何解決的
慢慢的我也找到從現階段看來較為可能的落地辦法:
1.建立了一套中臺框架,包括:用戶中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方案中臺,梳理一整套標準白皮書。

2.通過框架建設+服務的方式解決了一次性大量經費支出,也滿足了合作廠家的市場訴求,并且對服務落地結果和質量進行定時評價。
3.能夠形成全區標準化的系統以采購的方式,提前約定好接入標準;差異定制化系統,通過培訓信息化老師和服務商的方式,進行零代碼技術開發培訓,學校自行購買服務。

4.制定好學校智慧校園的評價標準,對包括模塊數、利用率、數據量、滿意度等進行評價,將各學校優秀方案放入方案中臺提供給其他學校參考,進行鼓勵和獎勵,讓各個老師都融入到智慧校園建設中來。
5.通過制定的數據標準,建立數據通道,明確數據可用后再匯聚各系統數據。

6.制定一套以框架和標準為底層基礎,以激勵為主要手段,搭配信息化工具形成一整套管理閉環,不斷完善和迭代,快速展現成效。
7.將平臺框架統一進行安全等保的辦理,并且在廠家合同前進行等保配合的約束,避免辦理前不必要的糾紛。
04
易碼學堂
1.智慧中臺教育版框架,包括用戶、業務、數據、技術、方案五大中臺賦能,輕量化不臃腫,建設+服務模式全面落地區域性智慧教育。

2.零代碼開發+大數據技術+物聯網網關在統一框架下全面推動各項業務場景數字化轉型,形成閉環。

智慧中臺,區域智慧教育,教育局信息化,數字化轉型,物思科技,教育信息化系統,智慧教育“零代碼”+“大數據”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