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易碼云和大家分享,教育行業數據治理的難點與挑戰,以及教育行業如何做好數據治理。

教育行業如何做好數據治理?
— 01 —
新時期下的教育發展與“數”俱進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逐漸成熟,教育行業對數據價值的關注與日俱增。
2022年1月12日,《“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深入推進智慧教育”,強調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推動“互聯網+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2022年2月8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推進教育數字轉型與智能升級。文件中對數據治理提出了更高層級的要求:“強化數據挖掘和分析,構建基于數據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教育行業如何做好數據治理,讓數據價值得到充分發揮與應用,成為“互聯網+教育”數字轉型新時期賦予高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發展使命。但教育行業的數據治理,仍面臨著諸多難點與挑戰。
— 02 —
教育行業數據治理的難點與挑戰
教育與經濟社會具有著高度的同構性,相關資源彼此聯系、信息交織匯集、數據來源多樣、要素關系分散,這使得教育領域的大數據呈現出跨時間、跨地域、跨模態、跨領域等特征,且碎片化、分散化,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并存。這都給教育領域的數據治理加大了難度。
“信息孤島”也是校園信息化建設多年來的頑疾和痛點。長期以來,高校的管理架構形成了眾多業務管理部門,基本上每個業務部門都建設有1~2個甚至更多的業務系統,核心數據處于這些主要的業務系統中,數據生產單位、數據管理單位、數據責任單位都是業務部門。如果不通過一套機制來進行頂層設計和重構,各類教學、管理、科研數據管理權限分散在各個部門內,數據的價值難以得到充分發揮,也無法達到預期的建設目標。
目前很多學校在數據治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投入小,并未建立大數據中心,導致各類型的數據難以得到及時的整合和分析;由于缺乏統籌規劃和對于系統整合的有效支持,導致各類數據的流通度較低,難以應對學校對于教學、科研、管理、評估等方面的綜合需求,數據難以滿足不同主體的應用需求。
校園內部教職工較難意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缺乏對大數據觀念的深度理解與分析意識,不懂得如何應用大數據來讓教學或管理更加高效。但數據治理是集中人、過程和信息技術的數據管理過程或方法,要確保學校的數據資產能得到合理的使用,不僅要通過數據的管理提升數據質量,更強調流程設定和權責劃分,讓全校所有單位認識到數據是學校的核心資產,所有管理單位的流程、責任、權利,達成一致的管理維護、開放共享的共識。
— 03 —
教育行業如何做好數據治理?
大數據時代,數據戰略是教育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涵蓋了發展目標、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內容,是指導數據治理工作的最高原則。
教育數據治理的目標應該是通過“終身一人一號”體系建設,逐步實現以“人”為單位歸集各類高質量的教育數據。這里的“人”既可以是以學生和教師為代表的自然人,也可以是以學校為代表的法人。只有教育數據中心的數據規模夠龐大,數據種類夠豐富,才能更好地支撐教育大數據分析的需求,實現基于數據的教育決策。
數據治理的政策與制度是數據治理各環節功能的理論綱領,從人員、技術、方法、管理等方面全面指導并規范數據治理流程中各單元工作的有序開展。相關政策與制度的制定應符合國家、行業總體發展方針及戰略目標要求,并結合實際的校情校況制定適合自身階段性或長遠發展的辦法。
組織與人員是落實數據治理責任體系和數據治理工作持續開展的關鍵。
數據治理工作組可以設立在學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下,其工作職責包括:全校范圍內數據資源的統一規劃;學校數據信息標準、編碼標準、技術規范、管理規范的制定和完善;為學校數據整合、共享、深度分析和綜合應用提供服務保障;為學校各部門的信息化數據管理工作提供指導與業務支撐。
此外,教務、科技、人事、學生工作、研究生、財務、資產等多個業務職能部門和學院都會涉及到數據相關的工作項目。這種情況下,需要明確各個項目的數據主管,建立協作開放合作機制,推動各個業務系統數據開放共享,推進各個業務部門數據源頭的數據采集與數據質量負責制,真正推動數據從生產、交換、共享、使用、價值分析全鏈條數據質量管控,高效完成數據治理工作。
數據標準體系的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一環,能夠有效支撐和保障數據應用。數據治理委員會應從教育業務實際需求出發,組織完成各類標準的編制,包括技術標準、業務標準、管理標準、數據質量標準等。
教育數據標準的建設可以參照以下思路進行:
①以學校的實際情況為基本出發點,調研學校現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采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做好頂層設計。標準的編制既要滿足上級部門的管理與統計需求,也要為校內外的數據交換與共享服務。
②研究現有教育行業標準,以CELTS中教育管理信息類標準為重要參考,分析其制定規則、編碼規則、數據字典,適應國家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大局。
③建設新的數據標準時,盡量遵循實際約定,與習慣保持一致,使學校已有的信息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教育數據繁雜且碎片化地散落在各部門,既浪費軟硬件資源,也不利于各維度信息的相互關聯。做好數據的共享和融合,能打通教育單位基礎數據融合通道、關聯多維度數據并集中分析處理、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是實現數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教育主管部門應通過教育數據的共享和融合建立起對教育數據的全局把控。各個學校也可以以此獲得區域教育發展水平的各項基準數據作為組織教學的參考。教育數據共享是多層次、多維度的,不僅包括在教育系統內的共享,還涉及對外信息公開。
跨部門信息共享的障礙除了技術和業務層面的不兼容因素外,更多的是組織結構、部門間關系、部門利益相關等問題,如缺乏激勵、抗拒變革、支持信任缺乏、利益沖突等。
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通過界定數據提供部門、數據使用部門、數據管理協調部門和數據技術管理部門的數據使用和管理責任,劃清部門管理邊界,以避免教育數據共享中的部門利益沖突,并規范各部門管理或技術人員行使職能,實現安全事件追責。從數據共享交換需求、供給、技術及協調管理4個方面確定各角色,既有利于厘清部門利益和落實部門責任,也簡化了共享交換過程中的環節,便于數據共享流程化管理。
數據治理工作的落實依賴于信息技術平臺。教育機構的數據治理平臺建設應以已有的信息系統為基礎,引入業界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從滿足功能應用出發,以數據架構為基礎,加強數據庫設計,建立區域級的數據中心,搭建數據質量監控平臺,實施數據安全工作。數據中心可以集聚零散數據、形成教育數據資源,然后基于先進的分析軟件深度挖掘其中的價值;應能夠直接與各單位自有的數據平臺無縫連接,直接匯總各單位的原始數據;應包括數據挖掘和分析及評估管理信息系統,對數據挖掘分析的統計結果,并通過長期的數據分析,對教育現狀進行輔助評估。
易碼物思大數據治理平臺是由易碼大數據、物思科技完全自主研發的、開創性的、一站式綜合數據治理整體解決方案。易碼物思數據治理平臺融合數據集成、數據交換、實時計算存儲、元數據管理、數據標準管理、數據質量管理、主數據管理、數據資產管理、數據安全管理、數據生命周期管理十大產品模塊,打通數據治理各個環節,十大產品模塊可獨立或任意組合使用,快速滿足各類不同的教育數據治理場景。

作為數字化領域的開創者和持續領導者,物思科技在教育行業深耕多年,目前產品應用于廈門大學、一中、雙十、外國語、六中、實驗中學等學校,提供數據分析、數據治理服務,助力實現數據化、網格化、協作一體化的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
— 04 —
小結
隨著大數據所釋放的技術紅利延伸至教育治理領域,數據治理為實現新時代更高水平的教育治理現代化帶來了可能。數據治理只是第一步,未來還需用數據聯動,平衡各方流程與業務,才能更好地實現數據賦能教育發展。
數據治理,大數據治理平臺,教育行業,物思科技,易碼大數據